2023-11-05 09:27:02 来源:华龙网阅读量:19033
从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住房租赁专题论坛上披露的数据,2020年,上海租房家庭户数约352万户,占常住人口家庭38.74%;杭州租房家庭户数达166万户,约占常住人口家庭的40.42%。
这组数据说明,在大城市,租房是住房消费的重要方式,而且四成左右的常住人口是通过租房,而不是购房解决自身的居住需求。“万家灯火,有我一盏”不意味着,就必须买房;“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标应该突出对年轻人、新市民的保障,让更多人租得起、住得好,实现租房也能够安居乐业。租房,既然是大都市年轻人解决居住的主要路径,就不应该把其视为一种暂时的“无奈”“将就”,相反,应该基于现实,改善既有的租房政策环境、提升有效供给、稳定租赁关系、推动“租购同权”。
这个“租房大时代”的背景,也是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首次设立住房租赁主题论坛的原因所在。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指出,大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结构错配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最主要的是区域供给错配:中心的老城区,租房供应缺口较大,且租金高,导致大量人口只能到城市外围租房,形成了“职居分离”的问题,也增加了个人的通勤时间,以及城市的运营成本。在出租房源结构上也存在错配,以杭州来说,租户对于一室户的需求超过60%,而一室租赁房源供给仅有不到20%。
宏观上的城市区域的“职居分离”、潮汐式通勤,微观上的中心城区房租畸高、一居室房源难求,以及中介服务不规范、租赁关系不稳定、房东动辄赶人等等,这是很多新都市人的切身体会,甚至是痛苦的回忆,而租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年轻人对一座城市的态度。
其实,横向对比一下,发达国家城市的市民房屋自有率要远低于中国大都市,他们中很多人一生都在租房,这背后是发达国家的租赁房屋的充分供给,以及法律所保障的稳定租赁关系,这方面恰恰是我们的短板所在。
目前,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经驶入政策快车道。2021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建设以公租房、保租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就上海而言,2023年至今,上海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8万套。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冷玉英表示,将多措并举,努力让新市民、青年人住得到、住得近、住得好、住得起、住得稳。
针对租赁房源“职居分离”的现实问题,要在保障性租赁房筹地选址时,努力与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结合,与轨道交通建设结合,避免潮汐式通勤。还需要推动“租购同权”、稳定租赁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租房成为一种体面、稳定的生活方式,引导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实现“房住不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