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13:26:35 来源:中国网阅读量:16176
新能源汽车是当下的风口之一,赛道非常热闹,聚集了众多跨界造车玩家,从地产商,家电厂商到手机厂商,再到互联网厂商,ICT企业,定位各种各样。
跨界车司机看似出身不同,但逻辑可循无论是苹果,小米,DJI等科技硬件的3C企业,还是百度,360,滴滴等基于软件算法的IT平台,或是美的,创维,海尔等在白电发家的家电企业,都拥有庞大的3C,5G,物联网业务
笔者认为,看得见摸得着是大家急于跨界造车的最直接原因所谓看得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技术和资本都比较密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近一倍的市场增长空间所以其他行业的成功企业想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寻求第二条增长曲线是可以理解的
有形更明显,更真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今,上下游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核心的三大动力总成,智能汽车,智能驾驶系统都有强大的第三方供应商跨界造车企业可以通过外部采购软硬件的方式,找到有资质的整车厂商进行代工,只有自建销售渠道,才能销售自主品牌的智能新能源汽车
在行业加速转型,市场瞬息万变,新技术爆发式突破的今天,想要保持同步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跨界者对此,笔者向跨界及相关投资者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多关注地方国资的需求和动向2022年被业界称为地方政府母基金元年,地方政府积极引入创投机构,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如南宁市高质量产业发展首期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武汉市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规模高达500亿元,均拟投向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高端制造业与之前相比,除了规模和数量再创新高外,部分产业基金将回报投资比例放宽至1:1,并放宽了回报投资的认定标准
其次,跨界意味着走出自己的能力圈,相对务实的圈子应该是底盘的适当延伸如果走得太远,就无法与原有业务合作,导致在闭环生态环境形成之前处境艰难众所周知,丰田每年8%的利润率已经是行业翘楚,而地产商通常是高杠杆操作正常年份净利润15%并不少见,个别酒企可以翻倍到30%以上各种没有相关技术积累的厂商,如果不惜翻山越岭造车,他们的不理性都是建立在长期增长的基础上的类似这种从资本收益角度很难解释的玩法,要慎重
最后,跨界者也可以考虑循序渐进,逐步使其成为汽车供应链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或多个环节这样,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重建和发展,跨界者不仅可以深度参与造车,还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在进入整车制造之前,保留更大的自主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