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各地正加速推进省联社改制因此省联社的改革势在必行

2022-01-28 04:11:55   来源:中国网阅读量:14426   

伴随着全国各地农信社纷纷完成改制,省农信联社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日前,首个省联社改制方案终于传出,浙江省将以组建联合银行的方式推进省联社的改革

各地正加速推进省联社改制因此省联社的改革势在必行

省联社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由于其既是省政府管辖内的农村信用社的职能部门,又属于接受监管部门监管的银行企业,这种多重属性导致其边界关系相对模糊,省联社的管理体制与省内农信社治理之间还存在不相协调的地方,因此省联社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银行研究院邱亦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个省联社改制落地

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于1月24日发布《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实施计划》,在重大改革清单中,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列为第一项根据改革方案,浙江省将成立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统筹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将省农信联社改制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成为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若该方案最终落地实施完成,浙江省联社也将成为全国首家深化改革的省联社。

此前,对于省联社改革的方向和模式,各方有多种预测,其中涵盖了改制为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服务公司,组建省级联合银行以及成立统一法人的农商行等多种方案而此次浙江省联社改制选择的正是联合银行模式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几种方式均有其可行性,但也存在弊端,关键要因地制宜此次浙江省联社采用了组建省农商联合银行模式该模式可保持原有的两级法人体制不变,保持县域法人机构稳定,改革难度小,利于省联社改革的稳妥推进和可操作性,是一个优选方案如今省联社改革有了方向,但需要各个省根据自己的情况,落实具体方案

邱亦霖也认为,未来省联社的改革方式将不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其他省联社的改革将会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各省农信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异大的情况,会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具体改革路径,大概率会采取一省一策的方针

各地正加速推进省联社改制

伴随着农信社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省联社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目标的矛盾开始凸显从实际工作看,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省联社并非商业银行,不能对外投资,也不能申请相关业务资质和牌照,难以满足新形势对其服务能力的新要求董希淼表示,省联社改制已是势在必行,并成为农信金融系统改革必须迈过的一步

记者注意到,浙江省联社改革破冰后,全国各地省联社改革也在加速,成为今年农信金融系统改革的重要课题。

如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推动海南银行实现国际化,综合化,专业化经营,深化省农信社联社体制机制改革。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农信社改制至今,农信系统已走到历史转折点。。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海南,广东,江西等12个省份,在各自出台的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提及农信改革其中,江西,陕西,安徽三省提出争取列入全国改革试点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浙江省联社改革方案浮出水面,以及多个省份的推进,在2022年,省联社改革进入快车道,将成为农信社改革的重点。无论成绩如何,农信改革或将在2022年翻开新篇章。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45.38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3.6%同期,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228亿元,不良贷款率达3.7%,高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

董希淼对记者表示,改革完成后,省联社对其辖属的农信社,农商行,农合行进行管理和指导和协调的关系并不会变各省根据自身情况在把握省联社机制既有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地给农商行松绑,从激励考核机制,经营管理和科技投入方面有所释放,增加农商行的活力这一轮省联社改革可能产生的一个成果,就是有望借此搭建包括设立理财子公司,科技子公司等诸多平台,新增一些业务功能,因为毕竟除极少数体量较大农商行外,其他农信机构是无法做到的

邱亦霖称,从目前的改革逻辑与思路来看,省联社改革都要保持与农信机构的改革方向相一致,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企业化的改革方向,坚持农信机构服务三农,保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这一原则具体包括理顺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明确基层农信社和省联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调需要农信社独立的法人地位,经营的独立性,淡化省联社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突出专业化服务功能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房产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